中国化学的海外经营战略

2024-08-19
一、中国化学海外经营业绩

根据ENR对全球工程承包市场的划分及2023年度数据,欧洲市场为第一大国际市场,达1128亿美元,占比26.3%;其次为亚洲市场839亿美元,占比19.6%;美洲市场为559亿美元,占比13.0%;中东地区市场为499亿美元,占比11.6%;非洲地区市场为481亿美元,占比11.2%。

作为海外经营业绩进步最快的建筑央企之一,中国化学在2023年ENR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第16位,比2018年度的第46位提升明显。在专业排行榜中,中国化学在全球石油化工工程领域排在首位。在区域排行榜中,中国化学是唯一进入欧洲市场10强榜的中国企业,排在第8位。
2023年,中国化学海外新签合同1006亿元,同比增长165.5%,占新签合同比重30.8%;实现海外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7%,占总营业收入比重20.0%。


图1:近五年中国化学海外新签合同情况
 
中国化学业务领域包括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及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五大领域。2023年,化学工程新签合同2611亿元,占新签合同比重79.9%。从海外经营情况来看,化学工程是海外新签合同的主力,2023年海外化学工程新签合同占化学工程新签合同的38.5%。


二、中国化学海外发展阶段

中国化学前身是原国家重工业部1953年成立的重工业设计院和建设公司,1984年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名义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2005年更名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008年9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联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

中国化学海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为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主要为对外援建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化工建设系统承担了向受援国家提供成套装置建设的任务。20世纪70年代接受援助的国家从亚洲、欧洲扩展到了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化工建设系统累计承担了15个国家的49个成套项目。主要包括援助建设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涉及化肥、农药、氯碱、轮胎与橡胶化工、纯碱、油漆、医药等成套装置。

阶段二为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主要为“走出去”阶段。1985年,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与日本昭和电机工业株式会社签订伊拉克巴士拉图巴油罐区电器仪表安装工程劳务承包合同,这是中国化工工程建设系统第一个对外劳务承包项目。1986年,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承建了中国第一个化工建设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孟加拉国吉大港尿素肥料厂年产33万吨合成氨和56万吨尿素装置工程。1991年,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联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印度尼西亚PT公司等签订向印尼出口年产15万吨联碱技术及设备合同,该项目是发挥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优势承包国外大中型“交钥匙工程”的一个突破。2002年,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发布《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把总公司建成为产权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管理集约化、技术现代化,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全球型工程建设企业集团。

阶段三为本世纪初至今,主要为国际化战略阶段。2011年,中国化学工程成达公司与日本氯工程公司签订美国西湖化工年产35万吨烧碱项目详细设计合同,这是中国化工工程行业首次进入美国市场项目,树立了国际优秀工程形象。2019年,中国化学与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总承包合同,这个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是目前全球石化领域单个合同额最大的项目,也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签订合同额最大的项目,合同金额约120亿欧元。


三、中国化学海外业务组织

为进一步促进海外业务增量发展的需要,抢抓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中国化学对标行业内一流和国际一流企业,推动了海外业务管理体系改革,成立国际公司。国际公司前身为2017年成立的中国化学国际事业部。2022年,中国化学按照“管办分离”的思路,组建国际公司。国际公司立足海外自主经营和增量发展,拓展多元化业务,打造中国化学品牌海外业务实体化经营新平台,成为中国化学海外市场开发的重要力量。

国际公司的定位是引领中国化学海外业务发展的实体经营平台,承担中国化学海外直属项目、境内外资项目、内资外投项目、海外投融资项目的经营开发职能,以中国化学品牌开展海外市场开发与项目管理。未来,国际公司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国化学“两商”发展理念,围绕海外“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不断持续提升营销能力,整合联动系统内外资源,推动海外传统业务增量发展,扩展海外新业务、新领域、新市场,开发海外矿产资源、实业投资等业务,致力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工程公司。

图2:中国化学海外业务组织

 

四、中国化学海外经营战略

中国化学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为愿景目标,围绕“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1356”战略举措。瞄准一个目标:建设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施三大战略: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战略。明确五条关键路径:兼并重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品牌建设。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党的建设和领导、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运营体系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化学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成为石油和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军者,成为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转化的先行者,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者。

在海外市场,中国化学坚持以化工石化为主,油气和基础设施业务共同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为指引,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40多个海外机构,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超大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在境外实施了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工程,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完成合同额超过1000亿美元。

未来,中国化学在海外业务经营方面将在以下四方面持续着力。

一是着力推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深度发展。投建营一体化是近年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的工程领域海外经营模式。企业需要深度了解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环境、法律法规等情况,为项目决策和实施提供系统全面的支撑,前期工程咨询是最佳的切入方式,通过对所在国规划、资源、产业、环境等方面的详细了解和研究,科学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以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既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重视先进产能“走出去”的带动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性价比”对其而言十分重要。兼具工艺成熟、性能稳定、价格经济的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一体化“走出去”方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

二是着力深化“经济带”领域合作。一要以合作国的发展诉求作为合作前提。从合作国的国情出发,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着力点,运用我们的发展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要紧密结合合作国的资源禀赋,在项目策划时充分考虑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扬长避短,最大程度激活当地资源价值。将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配套统筹谋划,联动实施。二要以工业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方向。注重先进工艺与合作国整体规划的匹配性,充分结合合作国的国家规划和产业规划,优先引入世界前沿的工艺和技术,保障项目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增强合作方的信心和意愿,打造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样板。

三是着力拓展绿色领域合作空间。当前,全球正在开启一个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互交织的新时代。工程行业作为“间接”碳排放大户,也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与行业的上下游产业联动,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降耗运行、行业新材料开发、模块化整体装配等领域加强开发和利用,促进“一带一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是着力推广数字化智能化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灯塔工厂”作为全球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是工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智能化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在工厂的生产周期、生产效率、质量性能和运行安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将中国在“灯塔工厂”领域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加快海外推广,帮助“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提升工业化水平。


科思顿研究院开发了海外区域建筑市场系列研究报告,包括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海外市场。目录示例:

如需了解报告详情或订阅,请联系:

冷雪情:13611761827

梅  丽:13764478282


排版崔蕴    校审颜晗

八大建筑央企2024第一季度经营指标排行榜

路虽远行则将至-工程企业国际化发展迈上新征程

51家上市设计公司202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八大建筑央企2023年业绩比较

中国铁建2023年报一览,4家设计院表现如何?

上一篇

下一篇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