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关于科思顿
- 公司介绍
- 咨询特色
- 文化理念
- 核心成员
-
咨询服务
- • 战略管理咨询
- • 体制改革咨询
- • 集团管控体系咨询
- • 组织结构优化咨询
- • 分支机构管理咨询
- •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 • 国企深化改革咨询
- • 内控管理咨询
- • 营销管理咨询
- • 流程优化咨询
- • 项目管理体系咨询
- • 标准化体系咨询
- • 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 • 并购服务咨询
- • 数字化转型咨询
-
科思顿商学院
- 行业活动
- 培训产品
- 培训剪辑
-
科思顿研究院
- 研究服务
- 热点洞察
- 行业智库
-
加入我们
- 招贤纳士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科思顿
- 公司介绍
- 咨询特色
- 文化理念
- 核心成员
-
咨询服务
- • 战略管理咨询
- • 体制改革咨询
- • 集团管控体系咨询
- • 组织结构优化咨询
- • 分支机构管理咨询
- •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 • 国企深化改革咨询
- • 内控管理咨询
- • 营销管理咨询
- • 流程优化咨询
- • 项目管理体系咨询
- • 标准化体系咨询
- • 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 • 并购服务咨询
- • 数字化转型咨询
-
科思顿商学院
- 行业活动
- 培训产品
- 培训剪辑
-
科思顿研究院
- 研究服务
- 热点洞察
- 行业智库
-
加入我们
- 招贤纳士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科思顿团队 专注服务工程行业20+年
设计院降本增效,不要误入歧途
在行业发展压力之下,外部市场拓展困难,内部降本增效成为了很多设计院的选择。当企业发展不好或者遇到阻力的时候,降本增效无可厚非,也是不少企业所采取的方式。但是笔者发现,不少设计院打着降本增效的幌子,但是做的事情并没有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很多矛盾纠纷,甚至是法律问题,最终降本增效的目的没达到,反而把自己在业内的名声“搞臭了”。
笔者观察了最近一年多以来设计院的一些降本增效的措施,总结出来五个容易出现问题的情况:
很多设计院一直以来都不太愿意自主去裁人,所以以往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差。而如今,不少设计院业务都不好,裁员也成了常规手段。但是在裁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冗员没裁掉,裁掉的反而是能干活的人,冗员占比反而就越来越高了。
设计院在裁员的时候,往往不是把这个人对企业的价值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容不容易裁员、裁员的成本高不高放在第一位。这导致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首先把裁员的“镰刀”挥向了劳务派遣等外包人员,而不少在编制内的对企业价值不大的冗员反而因为裁员比较难、成本比较高而得以留下。长此下来,不仅没有裁对人,反而激化了内部的错误用人导向,更多的人因此而“躺平”,起到了反效果。
传统设计院的薪酬模式是“低固定、高浮动”的模式,之前笔者也分析过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是把企业的经营和回款风险转嫁给了全体员工,是一种权责利不对等的分配模式。而在这种薪酬模式下,降薪只能去降固定薪酬,浮动薪酬部分在业务不好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企业的固定的必要开支主要就是员工的固定薪酬。
不少企业在采取降薪的动作后,首当其冲的就是降低固定的薪酬,这使得本就不高的设计人员薪酬一降再降,甚至都不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一批人反而会更容易离职,更倾向于离开,反而是那些能力不怎么样的、也没啥竞争力的人“坚定地”留在了企业中。
外面市场环境差了,不少设计院内部就开始卷管理,开各种会、抓考勤,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搞特搞。也有不少设计院此时正在建设着信息化系统,做着数字化转型,在过程中也有不少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现象,工作流程非但没有减少、清晰,反而变得更加冗长、拖沓。
当然,其中有不少设计院的领导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寄希望于这种所谓的“管理提升”能够为企业降本增效。但是这种做法笔者认为是非常不妥的,不仅把管理提升的目标搞错了,内部的流程效率反而愈加低下,而且使得内部的企业氛围越变越差,员工疲于内卷,可能原本比较好的工作氛围也因此毁于一旦。
降本增效这项工作会动绝大多数人的“蛋糕”,会涉及到员工、领导的利益,包括日常工作的熟悉程度,在企业中都是比较难做的一项工作,不少设计院的领导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推动这件事情,很多时候就错失了“拯救”企业的关键时机,而这种时机一旦错失,可能等待企业的就是“死亡”。
笔者也明白,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内部氛围也都比较好,很多企业领导也不想“做坏人”,尤其是国企设计院的领导,而一旦错失了降本增效的时间节点机会,可能企业的现金流就不足以支撑这些改革的动作,就此可能把整个企业给拖垮,于企业、于员工个人而言,都不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少设计院这两年其实还是抱着“熬过去”的思想,虽然知道行业的顶峰已经过去,行业的市场规模会明显下降,但是还是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勒紧裤腰带,过过苦日子,熬过这段时间,把其他企业“熬没了”,自己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了。但是殊不知,在这种“熬”的心态下,日子反而是越熬越苦。
勘察设计行业的核心发展动力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未来行业的业务的方向、特点和所需要的人员、能力也都会发生改变。如果设计院维持现有的市场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分配机制,大概率是无法跟上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的。而所谓的“熬过去”就会把自己“熬死”,错失了改革时机。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降本增效,笔者认为,在进行各项降本增效的措施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心态准备,降本增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也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对设计院这种很多时候强调和谐的企业来说,是很残酷的。但是市场毕竟是市场,这个时候不残酷,可能对员工、对企业,未来会有更残酷的事情。所以降本增效的时候,当断则断,看准时机就要坚决实施,不要留有那么多的退路,退路只能让你无功而返。同时,也别抱着固守老思路熬下去的想法,以后的思路不是老思路能够应对的,该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二是锚定最终目标,降本增效是件难做的事情,不少失败的例子就是在过程中迷失了目标,不是奔着目标去,而是奔着什么容易做就做什么的方式,就会逐步偏离目标,因为往往真正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事情都不是容易达成的。以薪酬改革为例,真正能够达成降本增效的,其实并不是降固定,固定的占比本身就很少,能够把浮动的导向做好,让真正能干肯干的人多得,真正意义上地拉开差距,才能真正在这个时间节点帮助企业留住有用的人,而逐步淘汰不合格的冗员。
三是坚持合法合规,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可能涉及降薪、裁员,涉及各类的法律法规,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需要在合法合规的范畴下考虑我们的降本增效措施、节点,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和想当然的想法。在必要的时候咨询专业的法律意见,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做好降本增效的测算。
降本增效,是摆在绝大多数设计院面前的必须面对的一关,能闯过,那还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所以,正视它、做好它,才能真正渡过难关。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设计行业:梅女士 13764478282(同微信)
建筑行业:冷女士 13611761827(同微信)
邮箱
ksd@ksdchina.net
地址
上海市宜山路1618号新意城T座205室
工程行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