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关于科思顿
- 公司介绍
- 咨询特色
- 文化理念
- 核心成员
-
咨询服务
- • 战略管理咨询
- • 体制改革咨询
- • 集团管控体系咨询
- • 组织结构优化咨询
- • 分支机构管理咨询
- •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 • 国企深化改革咨询
- • 内控管理咨询
- • 营销管理咨询
- • 流程优化咨询
- • 项目管理体系咨询
- • 标准化体系咨询
- • 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 • 并购服务咨询
- • 数字化转型咨询
-
科思顿商学院
- 行业活动
- 培训产品
- 培训剪辑
-
科思顿研究院
- 研究服务
- 热点洞察
- 行业智库
-
加入我们
- 招贤纳士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科思顿
- 公司介绍
- 咨询特色
- 文化理念
- 核心成员
-
咨询服务
- • 战略管理咨询
- • 体制改革咨询
- • 集团管控体系咨询
- • 组织结构优化咨询
- • 分支机构管理咨询
- •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 • 国企深化改革咨询
- • 内控管理咨询
- • 营销管理咨询
- • 流程优化咨询
- • 项目管理体系咨询
- • 标准化体系咨询
- • 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 • 并购服务咨询
- • 数字化转型咨询
-
科思顿商学院
- 行业活动
- 培训产品
- 培训剪辑
-
科思顿研究院
- 研究服务
- 热点洞察
- 行业智库
-
加入我们
- 招贤纳士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科思顿团队 专注服务工程行业20+年
设计院还能“赚到钱”吗?
本文系本公众号原创,作者曹佳毅,来自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微公号工程行业洞察。
2022年的时候,不少设计院业绩不理想,员工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个时候,大家还寄希望于今年会不会有所“反弹”,但是今年很多企业的情况比去年还差,即使是有所“反弹”的企业,也仅限于部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对大部分的从业者而言,今年的“寒意”更胜于去年。在这样的情况下,欠薪、裁员等纠纷频现,行业的负面新闻不断,行业的“名声”也越来越不好。
一个企业好不好,其根本还是这个企业能不能“赚钱”,不能“赚钱”的企业,肯定无法持续给员工带来经济上和个人发展上的保障。
我们可以简单看看不同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的净利润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
同济建筑院,2022年净利润3.95亿元,2021年为4.90亿元;
华东建筑院,2022年净利润1.60亿元,2021年为1.94亿元;
市政设计行业:
上海市政院,2022年净利润6.04亿元,2021年为6.98亿元;
北京市政院,2022年净利润2.49亿元,2021年为2.50亿元;
铁路设计行业:
铁四院,2022年净利润23.28亿元,2021年为22.00亿元;
铁一院,2022年净利润9.44亿元,2021年为9.44亿元;
水利水电设计行业:
电建华东院,2022年净利润7.58亿元,2021年为7.86亿元;
电建中南院,2022年净利润4.79亿元,2021年为4.53亿元;
公路设计行业:
中交一公院,2022年净利润4.62亿元,2021年为5.66亿元;
华设集团,2022年净利润7.10亿元,2021年为6.37亿元;
冶金化工行业:
中国天辰,2022年净利润7.44亿元,2021年为7.52亿元;
中冶京诚,2022年净利润3.66亿元,2021年为3.23亿元。
以上是部分行业笔者选取的一些头部企业近两年公开发布的净利润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各个行业头部的设计院,虽然依然还基本能够保持稳定,但是“大发展、大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了,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或是有一定的增长已经是这些“大院”的发展常态了。
其实这种发展趋势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正常的趋势,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成长阶段,然后稳定,最后衰退的阶段,优秀的企业能够未雨绸缪,谋划企业下一个发展周期的业务增长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最终在衰退期中消亡或者逐步发展稳定,固定在一定的水平,等待下一个业务周期的崛起。

图1:企业发展的周期
从目前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来看,勘察设计行业正处于稳定阶段的末期到衰退阶段的前期,不同的细分领域所处的情况略有不同,但是总体来看,行业供大于需的格局是必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往在发展阶段掩盖的问题,现在纷纷暴露,导致了很多负面消息的产生。
所以,从行业的现状来看,“赚钱”这件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难,难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少了。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大量需求必然会减少,过往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必须”的项目基本上已经做完了,后续很多“不必须”的项目随着地方财政的吃紧会尽量少上,或者在能力范围内“慢慢上”,为了保证大众基础的需求的基础设施等基本上已经完成,项目的来源会逐步趋向理性。
二是行业竞争激烈了。需求少了的同时,行业内企业竞争为了发展的需要,必然会更加残酷,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在部分行业壁垒比较高的行业,相对的竞争力度会小一些,但是长期来看,竞争的力度也是在增强的。因此,“赚钱”肯定是越来越难的。
三是内部问题多了。以往掩盖的很多内部的问题在发展趋于平缓,或者没有发展的情况下,就会逐步暴露起来,在发展的阶段,企业有更多新的岗位、逐步增长的薪资,但是陷于“低增长”或者“不增长”的状态下,员工看不到收入增长的机会、向上发展的机会,就会萌生去意或者有其他想法,而很多设计院在这方面的处理都是简单、粗暴,带来后续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员流失、品牌受损等。
未来,设计院还能不能“赚钱”?笔者认为,要想继续“赚钱”,必须主动求变,墨守成规,可能“守得了一时,但是守不了一世”。
首先,企业的盈利逻辑必须“求变”。设计院传统的轻资产运行模式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在产业链中所占份额较小,随着近些年国家大力倡导的各类全过程的服务,包括前几天上海市发布的《建筑师负责制的试行指引》,都在引导设计院更多地去发挥全过程的作用,国家层面也希望设计人员能够在产业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但是目前真正能具备全过程服务能力的设计院只是少部分。只有真正发挥设计在建设全过程中的“价值”,不仅仅盯着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才能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
其次,领导层的思维必须“求变”。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设计院的发展就是领导层对普通员工的剥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和设计院的权责利不对等有很大的关系,普通员工的薪资和其背负的经营风险很不对等。有些设计院的领导已经逐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也在寻求改善的方式,当然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但是,领导层必须转换一种思维,一种真正把员工当成核心竞争力的思维,不要做项目的时候“拼命用”,分配的时候就“靠边站”。
最后,内部的管理模式必须“求变”。核心的内部管理模式就是薪酬分配模式,现阶段对很多设计院来说要改已经很难,有些企业已经处于很困难的时期了,但是如果还想要继续做下去,无论多难,企业都应该尝试做一些改变。
因此,如果还想再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下去,企业“赚钱”是最基本的逻辑。企业“不赚钱”,员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只有大家一起“求变”,才能真正走出“一条路”。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思顿立场。本文首发于工程行业洞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设计行业:梅女士 13764478282(同微信)
建筑行业:冷女士 13611761827(同微信)
邮箱
ksd@ksdchina.net
地址
上海市宜山路1618号新意城T座205室
工程行业洞察